
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 ),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族名仁坤,曾用名火秀 ,后来为了避上帝名讳而改为秀全 ,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福源水村人,客家人。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洪秀全
- 中文别名:洪火秀;洪仁坤
- 类别:历史,政治
- 标签:太平天国天王 清末农民起义领袖
- 时间: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
- 出生地:广东花县(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籍贯:广东嘉应州石坑堡
- 职业:太平天国天王 清末农民起义领袖
- 星座:摩羯座
- 地区:中国
- 朝代:清朝
- 人气:401
详细介绍
道光年间,撰写《原道救世歌》等作品。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就任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建都之后,洪秀全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派兵北伐、西征,并摧毁江南、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年),洪秀全诛杨秀清、韦昌辉,史称“天京事变”,随后,他迅速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新将领;并以洪仁玕为军师,推行新政。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岁。其逝世后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在政治上,洪秀全完善职官制度,修建王府,确立五军主将;在经济上,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力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文化上,他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四书五经”;在宗教上,他维护拜上帝教的独立性,抵制列强的宗教渗透;在主权原则上,对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侵略。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历时十四年,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洪秀全为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巨大贡献,乃至孙中山也自诩“洪秀全第二”。但洪秀全奉行的盲目排外政策和不切实际的纲领以及他后期腐化的生活作风等,都具有负面影响。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及用户投稿,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正能量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